top of page
Lenses

La Lentille
​《透镜》

西蒙娜-薇依眼中的法国工人处境

Writer's picture: Jimmy TownJimmy Town

(原文为法语)

作者:Jimmy Town

中文翻译:Xuanyue Zhang

中文编辑:Mohan Zhang


1934年,西蒙娜·薇依(Simone Weil)决定进入工厂工作,参与体力劳动,亲身体验工人的生活。


西蒙娜

薇依来自一个自由派资产阶级家庭,她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哲学,并对工人阶级的处境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作为一名哲学家,她不希望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,而是希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实践,深入到她所研究的实际之中。她关心那些身处贫困的人,尤其是工人阶级。在她1951年出版的《工人的境遇》(La Condition Ouvrière)一书中,她不仅概述了她的个人经历,更在其中融入了她对工人阶级的关心和思考。
她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重视底层阶级的苦痛。在她看来,工人和边缘化群体所承受的苦难使他们无暇他顾,削弱了他们对自身困境根源的反思能力。工人疲于繁重的体力劳动,无力抽身思考,只能因生活惯性而深陷贫困,难以自拔。即便如此,薇依认为,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以发展出一种伦理观,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存在的本质,并分析痛苦如何影响个体——尽管这种痛苦可能并不为当事人所察。
薇依还强调了需要抵抗从众行为,无论是在工厂的工作环境还是在日常生活中。由此,她批判了工人异化现象以及社会结构会强化工人顺从性的现实。她指出,与这种异化相反的是“扎根”(enracinement),其体现在爱国主义或基督教博爱等价值观中。在薇依看来,信仰的本质在于使人向善。她认为,即使上帝是否存在有待商榷,这种信仰仍能帮助个体领悟并欣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。
最后,薇依重申了教育的重要性,因为教育能够唤醒人们对生活惯性与从众现象的觉察力。在她看来,教育可以有效地唤醒工人,为迎接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做好准备。1936年的“人民阵线”运动(Front populaire)受薇依思想影响颇深。为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法西斯主义威胁和经济危机,这一法国左翼政治联盟应运而生,带来了诸如缩短工作时间和提高工资等至关重要的社会改革。尽管这些政策使工人群体燃起了希望,但人民阵线最终因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困难而式微。也正是在这一时期,西蒙娜·薇依出版著作,她强调工人斗争运动应践行上述激进举措,以期如1936年那般的具体改革能够再次落地。

冶金业罢工:占领一家位于巴黎郊区的工厂, Agence de presse Meurisse, gallica.bnf.fr /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.

撇开迥异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,法国“人民阵线”运动与中国1919年的“五四运动”存在一定相似之处。在五四运动中,示威者高举科学、民主和民族主义的旗帜,呼吁并动员民众来推动革命变革,以对抗封建压迫和殖民主义。由此可见,基于社会正义和团结博爱的普世价值,社会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相似的回应。

2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